龙虎豹关于CJ上毁掉采访的那些小事 如何让媒体更好为你服务

编辑:张起灵 发布时间:

在龙虎豹参加ChinaJoy的历史中,每年总会有个把“记忆犹新”的采访。

  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ChinaJoy了,也是各家是一年一度最忙的阶段之一。只不过忙法各有不同,厂商们忙的是布展和安排自家VP或以上人物进行演讲,公关公司忙的是答谢。至于媒体,忙的则是采访,也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话题。

  每年的ChinaJoy对厂商与媒体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沟通良机,大多平时难以相见的各家的采访也大都安排在此时。几乎每家媒体在ChinaJoy上都有不下几十个采访,拿龙虎豹来说,此前近十届参与的ChinaJoy中,每届平均进行的采访数量均在一个人采30个以上。

  抛开数量不谈,在龙虎豹参加ChinaJoy的历史中,每年总会有个把“记忆犹新”的采访。之所以这样讲,是由于厂商与媒体之间沟通、思维方式、目的性不同等多方面的问题,导致采访和稿件令双方都不满意。

  因此,在本文中就想与您探讨一下这些历届展会中我们经历过的奇葩采访,不为吐槽不为发泄,只为让负责自家老大采访安排或者发布会的同学们明白一件事:ChinaJoy期间大家工作压力与强度都不小,相互之间高高兴兴把事干漂亮,才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的。另一个角度讲,不是每个记者去ChinaJoy都是混场子拿车马的,在每天记者平均都有10家左右采访的情况下,如何让记者更好地完成稿件,也是您必须知道的。

回忆之一:一次安排在“电影院”的采访

  某年ChinaJoy,龙虎豹受邀采访一家发行商的CEO。其采访地点安排在ToC馆后面厂商的小隔间里。龙虎豹按照约定的时间走入采访间,见到受访CEO刚刚坐下准备开始,却发现身后一批玩家鱼贯而入,将龙虎豹与CEO夹在中间。原来,这并不是专门内部使用的“采访间”,而是该厂商为配合ChinaJoy活动而搭建的“小型电影院”。玩家可以排队入场领取免费的可乐并在此看该公司游戏的视频。

  龙虎豹硬着头皮问了第一个问题,对方CEO正要回答却见室内灯光暗下,电影音乐猛地响起。受访CEO倒也不含糊,直接拿起话筒回答龙虎豹的问题,在接下来的30分钟采访时间里,电影低沉的背景音乐与该CEO手持话筒洪亮的配音式回答交相呼应,共同铸就了在那届ChinaJoy中给龙虎豹印象最为深刻的采访回忆……

  善意的提醒:采访地点,别一拍脑门就定了

  话说在2011年之前,ChinaJoy是没有BToB馆的概念的,那个时候所有的采访会在场馆门口的咖啡厅进行,但更多的则是在厂商的ToC展台进行。回想起那个年代的状况,基本上用两句话可以形容:“赶场基本靠挤,提问基本靠吼”。

  但进入到2011年之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在ChinaJoy推出了BToB馆之后,大多数厂商都在第一时间将采访挪到了BTOB馆进行。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第一是BToB馆相对于BToC馆来说,人明显要少许多,更利于媒体记者赶场;第二则是BToB馆因为是商务馆,所以没有ToC馆那般震耳欲聋的音响,对于记者来讲这犹为重要。至少相对安静的环境可以使采访能更顺利地进行。

  事实上对于媒体记者来讲,这也是在ChinaJoy期间采访的基本需求之一。大多数记者采访时是通过录音笔或者手机进行录音,这时如果采访地点安排在ToC馆,震耳欲聋的音效对于整理采访录音的记者来说简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遇见这种情况,好一点的状况是记者凭借自己的记忆回忆起白天大概的意思对付一个文章就完了,差一点的干脆就期拖延你的稿件了。

  友善的建议:甭管商务对接,还是媒体采访,地方咱都讲究点

  刚才已经说过,对于媒体来讲,ChinaJoy期间的采访最重要的就是安静。这并不是媒体讲究,主要是由于后期整理采访录音的需要。因此对于媒体来说,无论是您安排在自己的BToB展馆聊上30分钟,还是安排在场馆外不远的咖啡厅或者茶馆里,只要环境足够安静,不妨碍后期录音的整理我们都是欢迎的。

  当然我们也理解有一些厂商在ChinaJoy期间CEO要亲自出面做一些“亲民”式的活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的建议是提前安排好时间,这个活动之前之后半小时就不要安排采访了。之后的采访我们还是在ToB馆进行,毕竟ToC馆人流涌动,空气差温度高,作为CEO级别的人来到ChinaJoy更为主要的任务绝对不是见玩家而一定是洽谈商务的,这种情况无论是浦东嘉里的咖啡厅还是BToB馆都明显比ToC馆更合适。

回忆之二:一次取消的跨省采访

  话说几年前某届ChinaJoy进行到第二天时,龙虎豹收到了一个插单采访(所谓插单采访是指事前没有预约最后在那几天突然加进来的采访)需求。对方希望能够在下午三点时进行采访,收到消息时龙虎豹正在场馆内。考虑到媒体的A证一天只能进出场馆四次,而当时已经用完了次数。龙虎豹希望他能够等20分钟,接下来一个采访做完再出去找他。

  对方对接的就是受访人,其人到也爽快,直接电话里表示要不明天同一时间再采。龙虎豹心想这样也好方便回去做些功课以便第二天更好的采访。时间到了第二天下午两点,龙虎豹却收到了这家厂商负责联络的媒介的电话,张口就问龙虎豹何时能到他们公司对CEO进行采访?龙虎豹当时有点发懵,弄了半天才明白原来这家公司的“改天采访”是将采访地点直接安排在了自己公司总部,龙虎豹在百度地图上查了半天才发现这家公司的地址位于江苏省太仓市边界。看看下午后面堆着的采访,龙虎豹果断打消了用半个小时从上海到江苏完成采访再返回上海的壮举——饶是高铁方便,但这根本也来不及啊!

  善意的提醒:想好自己要不要接受采访

  采访地点、时间变更是每家媒体在每届ChinaJoy期间都会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上面这个案例,龙虎豹还曾经经历过按约定时间到了采访地点,打通对方电话那头却语气惊讶的说:“采访取消了呀?我还在广州呢你不知道吗?”

  但具体到回忆二案例这个情况,龙虎豹想说的是:表面上来看这仅仅是一个沟通问题,但从深层次来说,其实这家公司的受访人并没有决定好是否要接受采访。这就导致了在潜意识里其认为“这事有没有都成”,最终也就有了ChinaJoy期间的“跨省采访”。

  没有想好自己是否要接受采访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上下级的思路不统一,比如说上级认为这个当口对外不适合,但下级认为ChinaJoy是个难得的曝光良机于是安排了一次采访。也有可能是被采访人临时的摇摆,本来没打算安排采访,但看到ChinaJoy这么热闹也按捺不住想露露脸,最后又因为种种原因取消了。

  事实上,基于厂商自身发展阶段不同,需求也会不同,接受采访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具体到ChinaJoy期间的采访,在龙虎豹看来,明显可见的需求有二:一是ChinaJoy举办的时间恰逢下半年刚刚开始的七月,而在上半年刚刚结束的情况下,对于厂商来讲这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大多数产品往往是在下半年至春节档期发布的情况下,公司的战略、品牌、产品线的曝光是一个明确的需求。

  其二则是对于公司在资本层面的整体曝光需求。ChinaJoy是一年期间难得的将游戏产业链条中从上至下从业人员都聚集的比较齐的盛会。在这个场合下,通过一次采访抛出自己的观点得到尽可能多的曝光机会,其实也是有助于这家企业未来在资本层面达到保值甚至是升值的目的的。

  在明白了这两点需求之后,厂商市场对接人再来看看自己公司发展的阶段,是不是有这二者之间某一项的需求,确定之后再安排采访是十分必要的。

  友善的建议:上下统一,明确自身需求

  如龙虎豹刚才所讲,由于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的需求不同,各家企业在ChinaJoy期间对于采访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每年的ChinaJoy上没有约采访的网游企业也不在少数。

  但是对于对媒体提出采访需求的游戏企业来说,在约访之前明确自身的需求同样是保证这次采访顺利进行的关键点。如果您想宣传的自己的新产品,那您可以派个制作人或者主策划出马;如果您想宣传的是自己下半年的发行计划,那么必然是发行线负责人或者市场总监出马;但如果上升到总体的公司战略,那必然是COO或者是CEO亲自出马。

  在对媒体提出采访需求时,不妨也将自己的目的写清楚。您派一个制作人,我却去问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这种事想必是咱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您明确了自身需求并且迫切希望去实现它时,我相信类似于回忆二中这种“跨省采访”就在也不会出现了。

回忆之三:一次发生在10平米小屋内的签约发布会

  移动游戏兴起之后,IP成为了众家哄抢的对象。前几年的一次ChinaJoy上,龙虎豹收到了国内某家移动游戏厂商发来的采访需求,看需求上面写的是该厂商拿下了国内某著名的卡通形象授权因此希望龙虎豹来采访该公司市场VP与IP授权方负责人,而采访地点是在该厂商的BToB展台。

  龙虎豹按照指定时间到了该厂商的BToB展台,被直接请进了一间约10平米的小屋。小屋里摆着五张椅子。龙虎豹坐在椅子上等了五分钟,另一家媒体记者与两名受访者鱼贯而入。

  再过了一分钟,一名妹子进入房间拿起一只麦克风张口道:“各位媒体朋友们,欢迎大家光临我们XX公司签约XXIP的发布会现场。现在,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角XX入场”。随着妹子话音落下,音乐响起,龙虎豹看到一个巨大的卡通人偶脑袋卡在小屋10平米房间的入口处死活进不来,在折腾了半分钟之后,其终于从门口穿过走进“会场”。这下可怜了在屋子里的五个人。总共10平米的小屋,人偶的大脑袋差不多占了一半的空间,剩下的五个人分别坐在他的大脑袋四周,其中景象请自形脑补。

  随后进行的自然是签约加群访环节,双方负责人在10平米小屋里简单地进行了签约仪式交换文件后开始群访。龙虎豹已经忘了当时问了什么问题,只是记得回来之后发表了句感言:“能够在中国诸多媒体中成为仅有的两名见证此次签约仪式发布会的记者之一,我感到十分荣幸。”

  但没过多久龙虎豹就连这点“荣幸”也没了,原来该厂商在那届ChinaJoy上两家媒体为一场,每天不间断场次为媒体分别开发布会,可怜的两家企业负责人也就一直陪着。而这样的发布会据说在当天开了不下六场……

  善意的提醒:领导满意并不是唯一标准

  表面上来看这家厂商的采访安排得十分诡异,但龙虎豹却表示理解。究其原因,这事的关键在于ChinaJoy期间这家厂商给市场部门拨下的预算有限,但签约IP这事大小也是个新闻,光采访的话一点响动也没有领导肯定不高兴。因此为了让领导高兴和满意,怎么也得弄点响动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10平米的小屋一天开了六场发布会。说起来,也真是苦了这家厂商的市场负责人。

  “为领导满意而办事”这种思维方式在ChinaJoy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着,比如说头几年某公司丝毫不顾龙虎豹是家ToB媒体的情况,而将龙虎豹拼命召唤到自家展台只为拍摄几名Showgirl在舞台上跳舞——其思维方式说来简单,这么大的活动,不能没有媒体报道,要不然大领导不高兴。再比如还有凌晨两点钟过后,龙虎豹好不容易关灯睡觉却被某厂商一个电话震醒,只为了转发其刚刚发布的,报道该厂商白天活动的朋友圈。对方到也坦白:“领导都看着呢,我不发动转发不行呀。”

  但龙虎豹仍然要说的是,“为领导满意”而乱点鸳鸯谱办事是件要不得的事情。具体到ChinaJoy上的这诸多行为来说,这种不从实际需求出发的需求往往最终的结果是媒体记者跑得不名就理,怨声载道。

  作为厂商,通过这种行为也往往是弄巧成拙,仅拿回忆三这家厂商的市场负责人来说。虽说发布会地点不一定要高大上,但10平米的小屋里塞五个人加一个玩偶一天开六场发布会这事说出去也未免太Low了点。二位与会领导一个是COO,另外一个也是VP级人物。每天的工作不说日理万机也是政务繁忙,但现在却被您绑在ChinaJoy会场陪媒体一天开六场发布会玩。这事您觉得您家领导事后会满意吗?

  友善的建议:就算是为了满足领导,也要聪明的办事

  龙虎豹首先想声明的一点是:我们并不反对“满足领导”这件事,这是因为在今天的职场上,满足领导是一个基本的需求,这不能说是罪过。有道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满足领导”只能说是一个今天在职场必点的天赋。

  我们今天反对的,仅仅是“为了满足领导而不顾实际情况乱点鸳鸯谱”。因此我们想说的是就算是为了满足领导,也应该学会从自身情况出发,聪明的办事。

  仍然拿回忆三这家厂商来说,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达成又能发出声响,又能省钱的成就,实现让领导满意的目标呢?说来倒也简单,您把时间往后错一周,等ChinaJoy结束之后,您大可以聚集媒体在北京召开一场发布会给二位领导做足面子。至于场地预算有限也没关系,您大可以安排在自己公司进行。

  移动游戏时代来临之后,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公司把发布会都在自家举行了,像蓝港互动、英雄互娱、触控科技都曾经在自己公司的会议室举行过各种形式的发布会,这场地费用自然也是免了的。您最多也就是给媒体准备个车马车外加几箱矿泉水。这样一算,预算几千块钱绝对是打住了,领导的需求也满足了。您说您何必非要在ChinaJoy上给自己添这个赌呢?

回忆之四:一次受访CEO喝醉后的采访

  某年ChinaJoy,某厂商办了一次晚宴发布会,以宣布该公司未来的产品发行计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该公司安排记者进行了对CEO和另外一位来自于intel的外籍嘉宾的采访。

  当天现场不知道怎么安排的居然没有翻译,等了10分钟之后该公司CEO终于按捺不住寂寞,对与会记者表示自己来充当翻译,请记者开始采访。但在随后群访开始后,记者们却发现了些许不对劲,该公司CEO在翻译时明显语无伦次,脸上更是红潮明显。事后才得知,这家公司的CEO在刚才的晚宴上为了尽显地主之宜挨桌向嘉宾敬酒多喝了几杯,等到晚宴结束采访开始时,那舌头已经明显不会打弯了。

  善意的提醒:莫以商务思维思考记者需求

  早年间ChinaJoy时,某企业曾经为媒体记者准备了从宾馆赶赴场馆的早班车。这辆班车接泊花木路的新国际展览中心和各大媒体主要的住宿地点。听起来是件不错的事情,但最后的结果是龙虎豹只坐了一次就不再坐这辆车了。究其原因,这车实在太慢,从龙虎豹住宿的宾馆出发要绕大圈把所有沿途的媒体接上然后再赴会场。明明十分钟的能开到的路,生生开了四十五分钟,龙虎豹已经在那车上睡了一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看起来目的相同的一件事时,基于厂商和媒体角色定位的不同,二者的思维方式实际也是不同的。作为媒体来讲,每天早上最大的刚需是尽快赶到场馆,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会场附近住宿,并打车到宾馆。但该厂商的需求是一次性积累并对接更多的媒体资源,这种需求导致了其要兜大圈尽可能多地接媒体上车。至于说多长时间到展馆?这其实对于该厂商来讲是一个次要的问题。

  也正因此话说回来,在ChinaJoy的采访中,比较忌讳的一件事是用商务式的思维来理解记者的需求。什么是用商务式的思维来理解记者的需求呢?举例来讲在很多届ChinaJoy的采访中,有些对接的媒介会安排受访人午餐时间与记者“边吃边聊”。应该承认的是,这一初衷本是好的,其考虑的是记者每天跑场中午吃不好饭因此边吃边聊既能采访,又能把肚子填饱。

  但问题在于,前文已经说过,记者采访最需要的就是采访场合的安静,中午的餐厅人流涌动环境嘈杂,很难达到这个目的,这就给后期的录音整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次,《我爱我家》里的老傅曾经说过一句话:“嘴巴谁都有,无非就是吃饭说话,究竟哪个重要,还要实践来证明。”采访这事不是纯聊天,它是一个相对正式的会面沟通行为。也正因此“一心不二用”同样是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历年那些“边吃边聊”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记者和受访人吃也吃不好,聊也聊不好,更别提后期的稿子了。

  而本文所提的案例也是如此,晚宴之后安排采访,记者是不是吃饱了另说,但是CEO本身是否要应酬喝两杯?这其中会出现什么问题都是未知因素,因为这个使得采访效果受到影响岂不是得不偿失?

  友善的建议:“边吃边聊”要不得,酒后饭后不约

  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两句话就可以解决:“边吃边聊要不得,酒后饭后不约”。前者为什么不能安排,道理刚才已经讲清楚了;后者为什么不能安排,道理也很简单,酒会、宴会通常都是“觥筹交错”的场合,这个场合下安排采访,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万一受访人没忍住多喝两杯兴许酒后失言还会惹出麻烦来。

  当然,我们的确也理解也有媒介、市场对接人员希望在现场给媒体提供一点帮助。那龙虎豹斗胆建言,您不妨按照以下三条准备:第一,7月的上海最热,媒体到您那采访时,请您一定给备瓶矿泉水喝;第二,媒体记者每天平均七八个采访,手机电话微信不断联络耗电量太快,兴许就有备不住没电情况,如果可能的话麻烦您给提前备个充电宝和充电线;第三,由于大家时间都在浮动且人多场馆大,所以为双方预留一刻钟的时间并提前进行沟通是必要的。 

回忆之五:一次看起来没什么问题的发布会和采访

  某年ChinaJoy,龙虎豹受邀参加某厂商的发布会。按照约定时间到了会场外的某酒店之后先是等,半小时之后该公司与会领导终于姗姗来迟。再之后是时间约45分钟的发布会,再往后则是记者提问环节,按照之前的流程之后还有一个记者群访。龙虎豹勉强问了一个问题实在等不及群访,只好不顾该公司媒介的白眼匆匆离去了。 

  善意的提醒:办会目的要分清

  从游戏行业开新闻发布会通常的“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还能眯一觉”以及会后群访的标配来看,这家厂商发布会加群访的安排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

  但问题就在于,有些事情平时没问题,但在ChinaJoy期间就不大合适。这家厂商在ChinaJoy期间的发布会安排即是如此。众所周知,ChinaJoy期间历来是采访、会议扎堆,各家媒体记者都是一个当三个用,拼命赶场跑路,每个场合最多留二十到三十分钟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家厂商在ChinaJoy这个特殊时期仍然采用这样的标配安排,至少从媒体曝光的需求来看是不合事宜的。

  当然这话也分怎么讲,移动游戏时代办发布会和端游时代办发布会目的截然不同。具体来说端游时代是给媒体办,目的是求媒体曝光,而移动游戏时代则更多是给渠道和投资人办,目的则是为了烘托品牌价值从而在渠道那里获得更好的资源与流量。

  但问题在于就算是给渠道和投资人办,如果在业绩上没有过硬的数据的话,那在品牌上的加成就还得依托媒体解读而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最终你还是绕不开媒体。更何况您那会后还有一采访呢?您总不能让渠道和投资人采访您家VP或者CEO吧?

  友善的建议:要么直接采访,要么直接发布会

  ChinaJoy期间每家厂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品牌曝光需求,体现在市场上就是很多厂商都有自己的外场发布会。但媒体的确在这个时间段内惜时如金,面对这种情况龙虎豹能给您的建议有二:

  一是你简单粗暴,有的媒体记者确实没办法参加完长达一小时的发内会加群访环节。那干脆你就直接通知人家大概在几点开始群访,完事之后直接让人参加群访就好。至于说那个发布会的环节,反正您邀请了渠道和其它的合作伙伴,那会场是不愁没人的。

  二则更干脆直接一点,您直接办一发布会就完了。采访的事就别在那个环节安排了,合作伙伴一多,迎来送往再加上上海天热大家心都浮,也说不出什么东西。真有采访需求等咱回去之后心平气和再慢慢约岂不快哉?

回忆之六:关于一件毁掉文章的小事

  某年ChinaJoy,龙虎豹曾经与一位制作人相约在浦东嘉里酒店大堂言谈甚欢。该制作人是国内顶尖的游戏制作人之一,其人面对龙虎豹也颇愿意往外掏干货,最后的结果是龙虎豹大喜之下决定回到北京给他好好写一篇“制作人说”。因为其中有些观点和内容颇是值得行业借鉴的。

  但在采访结束后当晚,该公司的媒介就开始不断催稿。第二天晚上又打电话催稿,第三晚上更是通过销售施加压力催稿。龙虎豹被缠得万般无奈,只好对付了一个“千字文”当晚发出。该媒介收到链接后竟然千恩万谢说这样就可以结案了,龙虎豹顿时无语……

  善意的提醒:要数量还是要质量提前说好

  事实上,龙虎豹在此并不想责怪这位催稿的媒介。毕竟作为媒介来说也有来自于KP的I压力,因此对于稿件“千万次的催”也实属没辙。

  但问题在于,这里面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名媒介是否对与自己对接的媒体的价值熟悉与了解?又是否对于每一次采访的目的有深切的了解?这是每一名对接的媒介都需要了解的一个问题。

  从媒体从业者的角度来说,ChinaJoy每位记者每天几乎都有不下10个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用一种短平快的方式迅速完成任务,那媒体何乐而不为。但龙虎豹想说的是,这种方式往往并不能真正体现媒体的价值。

  事实上,记者对于受访人的回答消化之后,加以自己的理解再进行解读与合理的包装,这才是一次完整的采访。但这个道理,这位不断催稿的媒介显然是不懂的,在他眼中,当记者与制作人握手道别时这次采访就已经宣告结束,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拿稿件发布的链接进行结案交差。

  但事实上,写稿同样是整个采访环节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与记者和制作人面对面的沟通同样重要,好的媒体和差的媒体最重要的区别即在于同样面对一位制作人,后者只能简单地将对方的回答进行复述而不能真正理解,但前者却可以如龙虎豹所说“加以充分的消化之后进行解读与再次包装”。而这两种不同的当事者的成文哪一种对于产品或者制作人个人的曝光更有帮助,答案一目了然。

  友善的建议:沟通是关键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龙虎豹给出的答案是:“沟通是关键”。这其中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即是作为与记者对接的媒介来说,需要通过与记者和媒体的沟通了解到这家媒体的真正价值所在。这其中除了临时的沟通外,平时的积累也必不可少。当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哪个记者能写出什么样的稿子?哪种稿子对自己的帮助最大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自然也就少了单纯的“催稿”。

  当然龙虎豹也了解,的确有一些媒介是迫于上级的压力或者是产品曝光的时间档期而被迫催稿。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区分对待,这也涉及到我们说的第二层意思:

  首先对于因产品时间档期而必须在特定时间出稿的需求时,龙虎豹建议你除了与记者沟通外,更重要的还有和记者的上级打一遍招呼说明自己的需求。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不太过分这些需求是能够得到满足的。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来自于上级压力产生的催稿。对于这种情况,龙虎豹的建议仍然是沟通,通过与记者和记者的上级的沟通产生积极的反馈,而后再回复给自己的领导。

  拿龙虎豹来说,当时这位媒介如果能够亲自来说明难处,那龙虎豹是愿意告诉他我们想回北京之后给他写一篇“制作人说”栏目的。但最终的结果是这位媒介似乎并不看中这些只想出稿了事,事实上到了这一步就又说回到了之前我们说的平素的积累。当然您要是仅仅将媒体当成一个发稿平台的话,那龙虎豹也无话可说。